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又是一年清明時,皇甫村里憶柳青。4月3日至4月5日,陜西省志愿服務聯合會、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的志愿者、西北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生和小白鷺兒童服務站的小朋友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條件下,帶著自己親手制作白花和鮮菊花,一起參與在長安區皇甫村柳青紀念廣場舉行的“發揚柳青創業精神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活動。

4月3日,前來為柳青先生掃墓的大多都是皇甫村的父老鄉親們,有當年的老鄰居、如今的守墓人,如今鄉親們的生活都如柳青先生所愿,變得更好,不但實現了脫貧攻堅的百年奮斗目標,而且正在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前進,柳青先生的《創業史》,就成了鼓舞后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動力。生活越好,人們越發懷念當年和他們一起同甘共苦,把自己的全部稿費捐給王曲鄉政府,用來修理農具、修橋的柳青先生。

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創辦的壹樂園小白鷺兒童服務站的小小志愿者們,連續三天,熱情的給游客講述柳青的一生和他的創業故事。來自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代表們主動擦拭柳青的塑像,參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表達了對柳青先生的敬仰和紀念,同時還有來自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安翻譯學院的學生們前來表達對柳青先生的敬佩,志愿者會幫游客們拍照留念,給游客們提供的鮮花和親手制作的紙花,供游人免費獻花,小小志愿者們也會主動帶著游客去看柳青故居(防疫通知故居和墓園暫都不開放,在柳青先生塑像前鮮花是最安全的選擇)。每一位志愿者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游客們提供幫助和服務。

志愿者為柳青塑像


4月5日,來自西安其它區的小朋友們也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和小白鷺兒童服務站的小小志愿者們一起,熱情地給來自遠方的朋友介紹柳青的一生。今天還有兩位特殊“嘉賓”,他們都是見過柳青先生的,雷林賢老奶奶帶著小孫女一看小小志愿者的服務,馬上讓自己的小孫女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并答應為孩子們講講柳青,她提到了五十年代初,長安農村成立初級社和高級社時,柳青先生和村里的鄉親們一起勞動,寫下了《創業史》流傳千古的長篇小說,他在皇甫村扎根的14年里,和農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李新爺爺的岳母,就是村里的婦女主任,經常給柳青爺爺講村里的風俗,柳青爺爺把這些都寫進了書里。他勉勵小朋友們學習繼承柳青先生熱愛人民,熱愛土地,為了人民的幸福,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創業,熱愛學習,才能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自己的特長,表達他對小朋友們的期望。

小白鷺兒童服務站的小朋友向其它學校的小朋友介紹柳青爺爺的事跡。

柳青的同年代人雷林賢奶奶、李新爺爺和小小志愿者分享柳青的故事
柳青先生是位令人欽佩的文學創作家,他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奔赴延安。解放初期,任《中國青年報》編委、副刊主編。1952年任陜西省長安縣副書記,并在長安縣皇甫村落戶達14年。寫出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優秀的長篇小說《創業史》(第一部)。他甘愿過清貧樸實的生活,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農村、農民的巨大變遷,通過深入生活、切身感受去描繪農業合作化時期在陜西土地上農民們的創業史。
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將所有的稿費都用于鄉村振興,許多人勸他,你家里這么多人,負擔這么重,應該給家人留下一點嗎,他說,如果將稿費自己留下來一部分的話,就不是全部了。柳青先生就是這樣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鄉村的振興。
柳青先生曾說過:“幸福,就在于創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個已經成了國家主人的,社會偉大的智慧的人而奮斗?!?/p>



通過三天在柳青先生墓園前的志愿服務,對于志愿者們也是一種啟發和鞭策,無論是小小志愿者,還是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都深切地感受到,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是人才振興,國家的繁榮富強、家庭的平安和諧,青少年的遵紀守法和健康成長,離不開時代發展的需要,自我成長的需要。柳青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是植根于祖國大地的艱苦奮斗、不忘初心的創業精神將永遠成為我們年輕一代必須傳承的精神財富,只有刻苦學習,奉獻社會,勤勉自勵,奮發有為,才能不負長輩厚望,無愧祖國培育,以青年一代火紅的青春,勇擔社會重任,以志愿服務社會的行為,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努力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譜寫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陳詩怡、楊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