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遠方,尋找夢想;在路上,實現夢想。2021年國慶假期間,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陜西師大的志愿者帶領“去遠方”的孩子們完成了一次意義非凡的研學旅行。

10月24日上午,久雨初晴。秦嶺腳下,蛤蟆灘邊的村子里,道路旁柿子樹上結滿了小燈籠一樣的柿子,墻上掛滿了豐收的玉米,正是收獲的季節。在長安區皇甫村委會大舞臺,陜西省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陜西省紅風工程志愿者協會榮譽會長、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副院長班理;教師張金霞;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徐征;西安市高新區中學志愿者張若琳;皇甫村小學小志愿者、“去遠方”神射手隊、小虎隊的隊員們,以及皇甫村媽媽志愿者一同分享了大家研學旅行中的所見所聞。

此次研學旅行的路線,包括了北京、內蒙古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地,同學們通過實地走訪,帶著研學的主題,采用了不同的搜集資料的手法,學習了解了當地的文化習俗由來、名人、名勝景地及其歷史背景等,在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他們的精神世界里添上了研究式學習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小旅行家的研學分享豐富多彩又簡單明了:通過在戶外的長廊懸掛橫幅、張貼宣傳畫、現場交流等方式,宣布“我的遠方我做主 相互分享長才干”活動主題分享正式舉行。所有人都按照防疫的要求,做過核酸檢測,注射疫苗,戴口罩?!叭ミh方”研學活動的領隊班理主持分享會隊員們通過現場交流探討、制作手抄報和書畫等方式總結分享自己的研學成果。小志愿者張若琳在現場與小伙伴們交流分享。暑假期間,她與小伙伴們進行過線上英語教學的口語交流,如今能有機會面對面探討,大家都顯得興致勃勃,現場洋溢著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小虎隊的郭啟成第一個分享他們去北京的研學計劃主題“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了,有沒有重建的可能?”隊友們七嘴八舌的反映自己的見解,家長們看到孩子們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不同的意見,感到孩子們會思考了,成熟了許多。
神射手隊的羅魏杰用手抄報的形式,告訴大家他們在呼和浩特市研學的最大收獲,是了解到藏傳佛教在內蒙古地區推行的功臣就是阿拉坦汗。小虎隊的袁浩杰分享了去八達嶺爬長城的感受,大家集體朗誦了班老師在車上教大家的毛主席詩詞《清平樂?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

按照規定的研學第二天展示各地不同的美食文化的要求,袁浩杰展示了自己畫的北京美景美食品嘗圖,還有長城、鳥巢的海報,收到了隊友們的掌聲。神射手隊的羅宇晨,分享了他們在內蒙古品嘗到的美食,各種牛羊肉不同的做法,特別是炸酸奶一下勾起了大家的食欲。劉靜怡分享了自己到昭君紀念館的收獲,郭佳琦對天壇祈年殿的柱子數量還有天文望遠鏡記憶深刻。

郭瑜優詳細的記錄了在軍事博物館看“抗美援朝、強軍之路、軍隊裝備”三大展覽的經過。報告了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還有在朝鮮戰場上獻出生命的黃繼光、楊根思等特級戰斗英雄的事跡。勾起了大家的回憶,許多隊員在留言本上留言,以自己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爺爺為榮。羅宇軒分享了他們參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看到恐龍化石的感受,大家討論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假說。
小虎隊的規劃師馮欣怡分享了她們是如何步行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向人民英雄紀念碑致敬,在天安門前留影,集體朗誦“雄偉的天安門,壯麗的廣場,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每當我們走過這一片土地,便會感到無上榮光”詩句。中間利用午餐,到鐵路博物館看到了蒸汽機火車“毛澤東號”、“朱德號”、“周恩來號”到內燃機車、動車的高速發展,為祖國的強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感到光榮和自豪。隨后冒雨參觀了故宮,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珍寶館印象深刻。

神射手隊的劉宇新認真寫了一篇去內蒙古的研學報告,與大家分享。在詳細的科普結束之后,志愿者和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手工制作,開展了北京隊美食的制作、航天玩具拼裝的活動,并在現場分享稻香村的點心。稻香村的點心、北京的特色小吃用泡泡泥制作,幾乎以假亂真。

太陽系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模型組裝。各種紙質模型、飛行器的組裝,鞏固了研學旅行的成果。家長們贈送錦旗表示對此次活動的滿意與支持。不少同學還制作了美篇、快手和抖音視頻,發在同學群、親戚群、村民群里分享自己的收獲,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徐征,聽了孩子們的分享后十分感慨:這么好的課程為什么我孩子的學校不能有?他希望隊員們珍惜外出旅行驗血的機會,多聽、多看、多學、多問、為自己童年留下良好的足跡,學會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法律援助中心也會精心呵護兒童健康成長,為皇甫村的平安保駕護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這次“去遠方”的旅行,隊員們已初步掌握外出旅行的基本技能,也懂得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通過與陜西省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的合作,給兒童帶來良好的“社區兒童素養計劃”是多么切合兒童成長的需要。在“信任比幫助更重要”,“問題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的理念指導下,兒童們將學會學習、分享、探究,開展能力漂移,成為“求真,有愛,追夢”,“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新一代。
隊員們懷著感恩的心情,答謝予以此次“去遠方”支持的騰訊公益,感謝帶隊老師班理、張烜、李榮樂,陪伴他們的在地志愿者翁老師、熊老師,孔穎君,首次的“去遠方活動”結束了,分享還在繼續。為了下一代能夠擔當起中華民族復興的大任,從小培養他們的追求目標和實現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讓家庭、學校和社區攜起手來,培養共建鄉村振興美好明天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