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1日,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班理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帆老師、傳媒學院房寧老師與陜西省部分高校教師、相關單位等一行人赴延安革命圣地參加“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婦女能頂半邊天”主題教育活動。這次活動主要是由陜西省婦女聯合會、陜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主辦。此次活動共成立社會性別、社會工作、法律工作、家庭教育、行動研究五個專業委員會,旨在發揮陜西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各個專業委會的優勢,更好的為公益項目設計、執行和評估服務。 我校3位老師分別在社會性別和行動研究小組。

各個專業委員會在楊家嶺中央婦委會窯洞前合影
班理副院長主要給大家講述了延安時期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領導陜甘寧邊區婦女運動的歷史,她曾經在延安棗園公社插隊,擔任過陜甘寧邊區婦女運動研究室的主任。她先后走訪了多名延安中國女大的畢業生,記錄她們當年的學習經歷和革命故事,搜集整理出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她說:“中國女大畢業生中,每個人都是中國革命、婦女解放、追求平等的一個縮影。當代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應該學習當年中國女大學子樹立堅定的革命信仰、為婦女解放和中國人民解放的追求。第二個就是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只有不怕吃苦,你才能夠勇擔重任、不忘初心,實現自己的理想,推進男女平等的進程?!?/p>

參觀棗園革命舊址
在這兩天的行程中,大家觀看了國內首部紅色主題沉浸情景劇《再回延安》,這是以一本老紅軍的長征日記為故事主線,講述了“爺爺”劉寶順 作為一名紅旗班的戰士如何歷經艱險,勝利到達陜北,而他的戰友們相繼到在了解放全中國的艱苦卓絕的戰斗中的故事,激勵后人學習了解我黨的光榮歷史,不忘初心再出發,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鞏固脫貧致富成果,投入鄉村振興而繼續努力奮斗!

老紅軍劉寶順的當年紅旗班的戰友們,永運停留在18歲。

紅軍過草地吃草根的艱苦歲月

革命圣地延安紀念館

棗園革命舊址

班理副院長向木蘭書院贈送西安培華女院10周年紀念品

各委員會在木蘭書院參觀學習

大家還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西安培華學院合作單位延安木蘭書院等。
特別是回顧黨中央在延安戰斗和工作的13年里,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在黨的直接領導下,動員組織各界婦女,積極投身火熱的抗日戰爭、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的革命洪流,為奪取全國解放的勝利貢獻了支前、做軍鞋、照顧傷員、做軍糧等半邊天的巨大貢獻,大家感同身受。邊區婦聯發揮我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優良作風,在大生產運動中為動員婦女參加生產勞動,打破國民黨的經濟、政治、軍事封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積極參加邊區的政權建設、文化、教育、衛生等建設方面,涌現出一大批勞動模范和文教英雄。當年有馬杏兒勞動模范,陶端予文教英雄,白浪衛生模范等。陜西省婦聯前后有四位主任、副主任白鳳悟、李晉昭、海濤、劉振華先后畢業于延安中國女大陜干班、高級班、普通班,她們的同學一九四九年后在婦聯、外交、文化、工業、、農業等各條戰線擔任領導工作,為新中國的建設繼續做出杰出貢獻!

通過到延安的參觀學習,凝聚了研究會會員專業化服務隊伍的力量,加強了對婦研會專業委員會會員的服務,促進了各個會員發揚志愿者精神,發揮新時代巾幗她力量。大家普遍反映,不虛此行。紛紛表示,要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專業特長,為婦女兒童服好務,要用行動來推進婦女兒童公益事業的發展,發揮新時代女性社會組織的“半邊天”作用,更好的推動社會組織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可持續發展!
圖文:曉帆
審核: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