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
為共建中國美麗鄉村,展現影視傳播風采,11月8日上午,第三屆陜西省美麗鄉村影像節影視傳播與鄉村發展論壇在西安培華學院舉行。
陜西省社科聯社會組織管理部部長張金高表示,鄉村興則國家興,實現鄉村振興需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尤其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設,而美麗鄉村影像節正是對鄉村精神的弘揚和發展。
陜西省廣播電視局傳媒機構管理和對外合作交流處二級調研員田青松指出,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振興鄉村文化,更需要以國際化視角尋找美麗鄉村、發現美麗鄉村。以微電影、短視頻的形式拍攝鄉村美景、記錄鄉土鄉情,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繁榮中國鄉土文化。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在致辭中講到,培華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支持,需要立足三秦大地,立足三農建設。培華學子有三分之二來自農村,所以學校師生都密切關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他表示,關注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雙重意義,一是探尋高等教育如何看鄉村,如何教育學生關注鄉村;二是探尋產業如何看鄉村,未來如何培養專業人才建設縣域經濟。他號召社會各界關注美麗鄉村建設,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姜波理事長為王若冰頒發西安培華學院客座教授證書

姜波理事長為唐俊頒發西安培華學院客座教授證書

姜波理事長、陳非導演為陳非電影工作室揭牌

論壇交流環節
影視傳播與鄉村發展論壇由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院長、陜西省新聞攝影學會名譽會長杜耀峰主持。他表示中國人和土地有深厚的感情,鄉村發展到今日已成為每個都市人的伊甸園。近十年,反映鄉村景象的作品層出不窮,作為一種精神家園的守望,新時代的農村與農業產業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人工智能化該從哪里破題是我們思考問題的關鍵。
文化學者王若冰進行《影視傳播如何影響鄉村教育》的論述。他表示中國擁有的農耕文明在現代主義和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當前的影視傳播教育更多體現為一種普世教育,潛移默化地起到對城市與鄉村信息差的彌合功能。他呼吁傳媒各界要關注近些年影視題材中對農民群體、農村現實描寫的匱乏,承擔起對鄉村教育和發展的傳播責任。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唐俊就《美麗鄉村如今為何成為城里人的伊甸園》發表論述。他表示鄉村影像的概念在近幾年開始真正有所發展。他對鄉村符號化的再現做出了三重梳理:“自然的物質影像空間”“精神構想的影像空間”“開放流動的影像空間”。他呼吁對現代鄉村影像的生產傳播要拒絕宏大敘事,回歸個體化的感性體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藺寶鋼與大家一起探討了《美麗鄉村為何塑形容易而鑄魂難》的議題。他表示鄉村是中國之根,美麗鄉村的建設具體要解決的內核問題是“美”。影像對鄉村的展示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片段化展示,是鄉村的嫁衣,這需要我們在影像生產中融入更深層次的文化和情感。
中國內地導演、作家陳非結合實際,發表《三農影片為何導演不愿導、演員不愿演、編劇不愿編、公司不愿投》論述。他表示鄉村的影像生產必須以與土地建立深厚的連接為前提,鄉村擁有先天的優質資源,低廉的用工成本,以供年輕人施展自身抱負。他號召廣大培華學子以高標準引領藝術潮流。
培華師生圍繞“如何具體從事鄉村影像生產”問題與嘉賓展開了探討,專家們都給予了充分、全面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