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戶苗寨所開創的獨具特色的“西江模式”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經濟價值,對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為深入了解“西江模式”,助力鄉村振興,近日,西安培華學院“尋訪多彩貴州”社會實踐隊伍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鎮千戶苗寨進行參觀、走訪。

文化賦能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通過為期7天的走訪,調研、學習,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了苗族的豐富歷史和獨特的傳統文化。從苗族起源到語言民族文化,隊員們參觀了苗族吊腳樓、工藝品在內的展品,親身感受苗族的民族文化風情。
在調研中,團隊成員每天穿梭在古老建筑中,他們發現,苗寨簡直是一座露天博物館。無論是穿斗式歇山頂結構的吊腳樓,還是五座重新加固過的風雨橋,這些建筑的風格和形態都讓人眼前一亮。同時,苗寨的村民在文化旅游項目上也下足功夫,打造“十二道攔門酒”“文化大巡游”“美麗西江”歌舞表演等眾多文化體驗活動。千戶苗寨將傳承千百年的苗族文化以嶄新的姿態融入大眾視野,他們不斷激活本土文化的多元價值,從而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傳統非遺技能 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團隊在參觀期間,還參與了傳統手工制作活動,學習苗族的刺繡、編織等技藝,感受苗族非遺等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團隊成員在調研中采訪了雷山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苗繡、蠟染代表性傳承人阿幼老師,了解到蠟染也是苗族傳統技藝的瑰寶之一,在2008年的時候蠟染技藝就已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而在苗寨之中蠟染技藝更是被賦予了別樣的寓意所在??此破狡綗o奇的蠟染圖案,其中卻暗藏著本民族的歷史、信仰、習俗、環境以及個人的精神追求等等。阿幼老師說,“我覺得苗繡蠟染工藝不僅是非遺,也是我們的特色支柱產業。通過傳承和發展,可以讓更多百姓增收致富?!?/p>


本次實踐活動以苗寨為契機,立足于特色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拓寬了全體隊員的視野,增強了他們對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珍視,對苗族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幫助隊員們走入產業基地,切身感受產業發展變革,增強隊員們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豪感和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擴大產業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新時代影響力。時間隊員們還紛紛表示,他們會通過專業所學,拍攝記錄苗寨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特色的發展之路,將會通過視頻的方式傳播千戶苗寨的特色文化,讓千戶苗寨的文化“寶藏”綻放更璀璨的光輝,從而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