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西安培華學院“青年觀察家實踐調研團”11名成員來到深圳經濟特區,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就。
2020年7月,富平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五個年頭,西安培華學院校園記者團的13名師生組建全媒體文化考察團,奔波在該縣西北的十余個村落里,用新媒體講述脫貧故事。
2023年7月,西安培華學院“培小智”社會實踐隊前往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軍壩村,用SM32單片機技術服務鄉村魚稻產業發展,將專業知識和科技興農相結合,助力鄉村產業創新發展。

2017年以來,西安培華學院五次榮獲“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單位”

西安培華學院成立華為ICT學院
近年來,西安培華學院充分關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和教育教學活動規律,以服務學生的社會化成長為目標,重點從實踐教學、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社團活動以及志愿服務等五個維度發力,積極構建實踐育人體系,淬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校企聯動 探索實踐教學改革
學校先后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和行業協會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榮獲中國高等教育學院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1項、提名案例2項。
在培華,“服務學生的社會化成長”早已成為制度。學校先后修訂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實踐教學相關的文件制度,覆蓋了實驗實訓、畢業論文(設計)、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各環節;根據各專業建設與發展需求,先后與西京醫院、西安仲裁委員會等單位合作共建174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學校倡導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實行“校企雙導師制”,積極選聘行業企業、校企合作單位和實習基地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參與相關專業論文(設計)選題、開題、中期、答辯。近三屆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中,校企雙導師占比平均超過10%。
第二課堂 創新形式豐富內涵
學校積極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積分制度和“第二課堂”學分認定工作,引導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建設第二課堂成績單平臺運用,實現積分換學分。出臺了《第二課堂學分積分管理實施細則(修訂)》,進一步規范學生申請積分流程、積分轉換學分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全方位發展,學生參與各類活動可獲得相應活動積分。
此外,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對標學生八大能力培養,第二課堂成績單設置了“校園活動、學術報告、書籍精讀、創新創業就業、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社會工作與榮譽表彰”等板塊。學校多方聯動,擴大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度。構建了“三節、兩月、兩平臺、兩工程、兩計劃”的活動體系。

西安培華學院青年考察團用新媒體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實踐活動 培養學子強化擔當服務社會
五年來,學校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宣講、支醫支教、志愿服務、推普脫貧、科技下鄉、鄉村振興等專項實踐活動等組建實踐隊1000余支,參與人數20000余人,實踐足跡覆蓋200余個市地縣;學校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成績單的重要作用,把社會實踐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將暑期社會實踐變成一門大學必修課程。
學校獲得“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單位”5次,陜西省“三下鄉社會實踐示范學?!?次,全國“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組織單位”2次,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省級實踐標兵團隊、優秀團隊、先進個人等榮譽30余項。

西安培華學院建立大學生文體大樓
社團活動 鼓勵學子百花齊放施展才華
學校多舉措鼓勵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籌劃社團骨干“星辰計劃”和培養工程和“社長下午茶”聯誼活動,打造“三支隊伍(社團管理隊伍、社團業務能手隊伍、社團技術指導隊伍)”;改革社團“星級評定”制度,涌現出全國高校百強社團1個,省級活力社團6個,對接行業及協會資源40余家。
為進一步規范社團建設,學校投資近億元打造恒友樓作為學生社團活動陣地,其中包含會議室、報告廳、路演廳、多媒體活動室等功能。

希望工程全國培訓基地落戶培華
踐行使命 志愿服務淬煉學子實現價值履行責任
近年來,全國首家希望工程公益研究院、希望工程全國培訓基地相繼落戶培華,為學校的公益志愿事業拓展了廣闊平臺。
學校積極探索“大學生成長服務平臺(第二課堂)”的育人模式,涌現出了一批“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電信獎學金”“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千校千項’先進個人”“脫貧攻堅強國一代好青年”“陜西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陜西省優秀共青團員”等優秀的培華青年,他們投身專業學習、班團建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勞動教育、文化傳承等不同方面,也在祖國廣闊天地間,弘揚培華優良傳統,講述培華故事。